城市排水管网升级改造,在未来的8年到10年间,很可能会迎来上万亿元政府投入的“大蛋糕”。这并非空穴来风,在经历了多场城市内涝后,社会公众乃至决策层终于认清了一个现实:城市排水体系建设的滞后,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绊脚石。
加强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建设和管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
随着我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,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。加快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建设,对于实施排水许可制度、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行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据了解,在管网升级的顶层设计上,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起草了《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在未来8年到10年中,“雨污分流、标准升级”将成为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建设的指导方针。
对此,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周玉文认为,在管网升级改造中,缺乏的并非技术和顶层设计,而是将之变为现实的庞大技术规范体系。法律法规方面,城市排水条例正在制定中,并包含了城市内涝的内容。政府层面,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牵头搞城市雨水管理和内涝灾害防治的研究,并调整城市规划导则。这些调整涉及很多技术标准和指导条款,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修订,需要详尽的技术规范体系才能实现。
政策频出推动行业发展
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,其中,各类设施建设投资4271亿元,将分别用于完善和新建管网、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、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以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。
水利建设和政策支持推动管道需求,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排供水问题和中国水资源短缺现状,使未来大量的管道输水系统建设成为必需,预计2011~2020年10年间,全社会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。
应对:最根本的是从我国的机制体制上寻找突破口
仅就排水系统自身问题来说,第一,要完善城市主干排水体系,疏通城市排涝水系,应根据城市河道规划红线,推进城市排水河道的综合治理。复核城市建成区内的河道行洪断面,改造跨越河道的阻水跨桥、管线和景观设施,适当加深部分河段。确保城市主干排水河道达到20年~5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。第二,适当提高大型城市排涝标准。第三,加大城市排涝工程建设投入,防洪排涝资金的投入,除中央投资外,适当增加地方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投入。第四,加紧编制城市排涝规划并加快实施。第五,加快中小河流治理。
另外,排水系统的改造,最重要的并非硬件设施,关键是要有一套应急机制。同时,要注意提高市民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极为重要。
(完)